在成都做了十几年零售宠物狗生意的王琴清晰记得,狗市在2006年最疯狂,当时进价三、五百的狗狗,轻轻松松卖到近千元,利润十分可观。
记者走进三联市场,在狗狗零售区,阵阵犬叫声中夹带着几句闲话,更多的时候,只听见狗叫声。一字排开的十几家商家,有的在耍手机,有的织毛衣、嗑瓜子。
说起宠物狗的行情,王琴说:3个月大的泰迪,标价300元,到了中午喊250,到了晚上五六点,200元处理了都没人要。“生意难做的很,一天几个价。”
眼看着狗年来了,暂未看到火热的迹象。往年这个时候生意还是多好的,现在越来越差了。商家林端说,前几年狗市一直还算稳定,但不知为啥,从今年七、八月份开始,生意就突然变得冷淡了。“去年这个时候,我一天营业额上万块,现在一天只能挣到几百,说出来很多人不太相信,但这就是现状。”
相比之下,电商情况较为乐观,几家销量靠前的成都宠物电商透露,元旦前后前来咨询的客户比平时有增多。
“我都不好意思说。”黄明说,从去年10月底开始,养殖场要他把养殖场搬到了川北的其他小城市去了。而且很大部分客户在外省,运输主要依靠航空,从去年开始,航空公司也提高了运费。“以前限定一个笼子只能载重10公斤,现在降到只能运输8公斤,虽然费用不变,但装载的数量却减少了,成本就上来了。”黄明说,运输成本大幅度提高,利润只能维持到10%左右,除了日常的水电、人工等成本,盈亏基本就是持本。
为何生意难做?黄明有他自己判断。2006年是一个转折年,之后的12年是增长年,到了现在,市场的需求基本处于临近饱满的状态。“除了高端宠物市场有少量的空间,中低档宠物,基本没啥销路了,靠批发的生意就更难做。”法制晚报